东莞开成精密五金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五金零部件及塑胶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

精密零部件加工生产厂家

4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介绍一下机械零件加工有哪些技术原理?

文章出处: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东莞开成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7-08
  ​机械零件加工是通过各种加工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使其成为符合设计要求的零件的过程。其技术原理围绕 **“材料去除”“材料成形”“材料连接”三大核心逻辑展开,不同加工方法基于不同的物理、化学或机械原理实现对零件的加工。以下从主流加工技术分类和核心技术原理 ** 两方面,详细介绍其技术原理:
机械零件加工
一、基于 “材料去除” 的加工技术(切削与磨削类)
这类技术通过刀具或磨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毛坯上切除多余材料,属于 “减法制造”,是机械加工中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1. 切削加工技术(刀具直接切除材料)
切削加工是利用刀具与工件的相对切削运动,通过刀具刃口对材料的剪切、挤压作用去除多余材料,核心原理是 **“塑性变形 + 断裂分离”**。
关键原理:
刀具刃口与工件接触时,刃口对材料产生挤压,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并形成切屑,最终通过切屑与工件的分离实现材料去除。
典型加工方法及原理:
车削加工:工件旋转(主运动),刀具沿轴向或径向移动(进给运动),刀具刃口切除工件外圆、端面、螺纹等,适用于轴类、盘类零件(如电机轴、齿轮坯)。原理是利用工件旋转产生的相对速度,通过刀具的线性进给实现圆柱面、锥面等加工。
铣削加工:刀具旋转(主运动),工件或刀具做进给运动,通过刀具的多刃切削去除材料,可加工平面、沟槽、复杂曲面(如模具型腔)。原理是利用铣刀的高速旋转和工件的进给运动,使多个刀齿交替切削材料,提高加工效率。
钻削加工:钻头旋转(主运动)并轴向进给,通过钻头的切削刃在工件上钻出孔。原理是利用钻头的螺旋槽排屑,同时刃口对材料进行切削和挤压,形成内孔。
镗削加工:镗刀旋转(主运动),工件或镗刀做进给运动,用于加工已有孔的直径扩大、孔系精度调整(如发动机缸体孔)。原理类似车削,但刀具在孔内运动,通过径向进给控制孔径尺寸。
2. 磨削加工技术(高精度表面加工)
磨削加工以 **“磨粒切削”** 为核心原理,利用高速旋转的砂轮(或磨具)上的磨粒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刻划和抛光,属于高精度材料去除方法。
原理:砂轮表面分布着大量坚硬的磨粒(如氧化铝、碳化硅),每个磨粒可视为一个微型刀具。加工时,砂轮高速旋转(线速度通常 30-80m/s),磨粒与工件表面接触,通过挤压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最终形成切屑(磨屑),同时通过磨粒的滑擦作用降低表面粗糙度。
特点:适合加工高硬度材料(如淬火钢、陶瓷),加工精度可达 IT5-IT7 级,表面粗糙度 Ra 可低至 0.02μm,常用于零件的最终精加工(如轴承滚子、机床导轨)。
二、基于 “材料成形” 的加工技术(少无切削加工)
这类技术通过外力或热能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或流动,直接形成零件的形状和尺寸,无需或极少去除材料,核心原理是 **“材料塑性变形”“液态凝固” 或 “粉末烧结”**。
1. 塑性成形技术(利用材料塑性)
锻造:通过对金属毛坯施加冲击力或压力(如锻锤、压力机),使其在高温(热锻)或常温(冷锻)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原理是利用金属的 “塑性流动” 特性,通过模具约束毛坯的变形方向(如齿轮锻造、曲轴锻造)。
冲压:在压力机上通过模具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分离(如冲孔、落料)或成形(如弯曲、拉深)。原理是利用板料的塑性变形能力,通过模具的凸凹模配合实现形状改变(如汽车覆盖件、机箱外壳)。
挤压:将金属坯料放入挤压筒,通过凸模施加压力,使坯料从模具的出口(凹模)挤出,形成长条形零件(如型材、管材)。原理是利用高压下金属的 “强制流动”,适合加工复杂截面的零件(如铝合金门窗型材)。
2. 铸造技术(利用材料液态凝固)
将熔化的金属液(如铸铁、铸钢、铝合金)倒入模具型腔,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毛坯或零件。核心原理是 **“液态金属的填充与凝固”**,根据模具类型和浇注方式可分为砂型铸造、压铸、熔模铸造等。
砂型铸造:以砂为模具材料,成本低,适合形状复杂的大件(如机床床身),原理是利用砂型的型腔形状复制金属液的凝固形态。
压铸:将金属液在高压下高速压入金属模具(压铸模),适合薄壁、复杂的有色金属零件(如手机中框),原理是利用高压使金属液快速填充型腔并凝固,提高尺寸精度。
3. 粉末冶金技术(利用粉末烧结)
将金属粉末按比例混合后压制成型,再在高温(低于熔点)下烧结,使粉末颗粒通过扩散粘结成整体零件。原理是 **“粉末颗粒的塑性变形与扩散焊接”**,适合加工高硬度、难切削材料(如硬质合金刀具、轴承保持架),材料利用率可达 90% 以上。
三、基于 “材料连接” 的加工技术(组合成形)
当零件无法通过单一毛坯加工完成时,需通过连接技术将多个零件组合成整体,核心原理是 **“原子间结合”“机械咬合” 或 “熔池凝固”**。
1. 焊接技术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工件接触面熔化或塑性变形,形成原子间结合。
电弧焊: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熔化母材和焊条,凝固后形成焊缝,原理是 “电能转化为热能”(如钢结构焊接)。
激光焊:利用高能量激光束聚焦于焊接区域,使材料瞬间熔化并连接,原理是 “光能转化为热能”,适合精密零件(如电池极耳焊接)。
2. 机械连接技术
螺纹连接:通过螺栓、螺母的螺纹啮合实现可拆卸连接,原理是利用螺纹的 “螺旋副自锁” 特性(如设备的法兰连接)。
铆接:通过铆钉的塑性变形(如镦粗)将被连接件夹紧,原理是 “机械咬合”,适合不可拆卸的薄板连接(如飞机蒙皮)。
四、特种加工技术(非传统加工,针对难加工材料)
对于高硬度、高韧性、复杂形状的零件(如模具型腔、航天零件),传统切削加工难以实现,需依赖特种加工技术,其原理突破了 “机械力切削”,转而利用电、光、声、热等能量。

咨询

电话

黄先生

189-3821-1996

热线

座机热线

0769-81738388-858

微信公众号

微信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

微信小程序

手机站

微信

手机站